政府终于开始花钱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5-03-30 09:12:39

大家好,我是热爱抄底的

国外局部冲突叠加国内疫情,最近不是经济形势不好嘛,市场老是盼着央妈能放放水,拯救一下市场的信心。

正好昨天(2022/4/11)央行公布了一季度的金融数据,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央行和财政一季度的动作――

简单来说,社融反映了实体经济对钱的需求,里头包含着一部分人民币贷款;而M2反映的是央行放水的力度。

具体来说,社融涨起来了,说明企业愿意借钱来投资了,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找到了赚钱的机会了。

所以一般社融拐点后不久,经济基本面的增速也会差不多见底。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资金作为驱动要素,如果我们看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我们会发现它与GDP、工业增加值都是高度相关的。

因为每个月数据都会相差挺大的,经济不仅会受季节影响,还有像2月份这样的春节效应,所以咱在分析的时候,一般就拿央行公布的数据和预期值相比就行。

3月社融增量46,500亿元,比预期的36,300亿要多不少,人民币贷款、M2也比预期多。

这说明,央妈和银行们在放水方面,还是足够努力的。

那让我们再细究一下,看看水都流向了哪些地方。

我研究了下,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从分项数据来看,这个月的社融主要是靠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以及企业债券拉起来的――

很明显,今年财政在一季度要比以往更给力,这是因为今年政府发债的进度超前了。

政府债对社融增速有特别明显的拉动,包含政府债的社融增速从2021年9月的10%持续上升到本月的10.6%。

那如果剔除掉政府债的话,3月社融存量增速为9.3%,基本维持在2021年9月以来增速附近。

信托贷款主要的投向是地产和政信类项目。

在地产类信托被限制之后,政信和城投类成了信托贷款的主要去向。

信托在2018年出台《资管新规》以后,一直被压制规模,去年四个季度的月均值分别为-1,189亿元、-1,223亿元、-1,677亿元与-2,601亿元,每个季度都在下降。

今年一季度月均值为-563亿元,下降的趋势开始放缓,是个好消息。

这是因为信托该降的都在去年降得差不多了。

另外,今年不是要稳增长嘛,那基建得抓紧啊,基建的钱从哪来?

这么一来,信托公司的政信和城投类业务就回暖了一些。

所以,信托少减的这部分也是3月社融的增量来源之一。

不过之前市场还在郁闷:虽然政府搞了不少钱,不过1、2月份的财政存款各增加了差不多6,000亿。

还好3月份新增财政存款终于转负,为-8,425亿元,而且比去年同期的-4,854亿元多烧了不少钱。

财政花出去的钱,会变成企业的收入,这对经济是个拉动。

放水其实就是让各方去借钱,除了政府在借钱大干快上以外,实体经济剩下就是企业和居民。

总体来说,企业的态度是,我先借点看看,不敢借太久。

企业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都是多增的,说明融资在扩张。

其中,短期贷款和表内承兑汇票,这两个的增量还挺多的,也算是撑起来企业信贷的一片天。

不过,从企业短中长期贷款的数据来看,也反映出了结构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票据拿去银行贴现的多,这反映了疫情期间,企业现金流没有那么富余,拿到票据都想去银行换成现金。

这说明大家还没有特别坚定地要投产扩建,企业家们的信心还需要恢复。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疫情,银行受到监管的鼓励,不抽贷断贷而且主动给钱,这种资金多以短期为主。

3月份住户部门的短期、中长期贷款都是下降的。

居民的短期贷款主要是用来消费的,而中长期贷款则是跟房贷相关。

这很好解释――

一是3月份有疫情,疫情影响消费,短期贷款好不了;

二是房地产销售还在继续下挫,中长期贷款更难增长。

关于今年前3个月地产销售的情况,可以参考我们前两天的文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差,3月特别差。

简单说几个数据,排名前列的保利、金地、华润、万科一季度权益销售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34%、35%、40%,只比去年下跌30%已经可以算是优等生了。

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2月的房地产销售数据,住宅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8%,住宅销售额则是直接下降了22.1%。

所以,综合消费和房贷,居民信贷算是给3月份的社融拖了后腿。

政府已经很给力了,政府债券、城投各种都上了;企业的话,信心的恢复也没有这么快,何况3月还有疫情的影响;居民整体的信贷在收缩,大家都不敢轻易上杠杆。

政府应该还会继续给力,政府债券今年下达的额度要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所以二三季度发债的力度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不过要提醒的是,政府发力感觉都已经在预期内了,上星期基建股就涨得特别猛,可能板块已经没有预期差了。

企业信贷的恢复跟国内疫情的情况相关性比较大。

如果疫情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零,那未来企业融资的恢复速度会更快。

当然,央行和财政部可能还会配合着出台政策,比如结构性地放水,定向降准,还有各种减税政策等等。

有两方面可以刺激,一是消费,比如北京打算发放绿色节能消费券包,鼓励居民消费。

目前各地在逐步松绑限制地产的政策,全国已经有60多个城市推出了相关政策,包括一些省会、经济较发达地区,像兰州、苏州、南京等地。

接下去应该还会有更多地市出台放松政策,释放居民正常且合理的买房需求。

大家也要对经济有信心,3月的社融数据显示总量上不错,只是结构上还要再调整。

从历史上看宽信用的过程,也都是先社融和信贷总量改善,之后才有结构上的调整,也就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持续改善。一般来说,这会滞后社融总量扩张2-3个季度。

那宽货币的话,可能性就没有那么大了,毕竟中美国债利率已经接近,美联储还要继续加息,从市场上来看,目前流动性也足够。

说了这么多,最后用一张图来整理汇总下――

P.S.最近生猪养殖板块又成了投资热点,猪周期的拐点真的要来了吗,投资的性价比如何,又有哪些风险呢?找天写篇文章分析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给我点个在看吧!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