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中国不继续受美国欺负,必须跳出美元体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5-03-19 09:03:54

在我们中国过往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在政治、军事、科技上长期领先于西方,但在金融上,我们却落后很多,直到现在依旧如此。

从1821年开始,英国实施金本位制,1英镑兑换7.3克纯金。此后100年中,英镑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为什么?因为当时中国是银本位,在这之前中国一直在世界上是很强大的,虽然清朝固步自封没有及时的发展科技,但清朝的经济还是在全球居于前列的。凭借茶叶、瓷器等中国获得了大量的贸易盈余,全世界的白银大多都在中国。

中国赚了西方太多的钱,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自然受不了,要用鸦片向中国把钱赚回来,但发现这样有点慢,后来就对中国发动了多次的战争。

其实别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其实说到底都是经济利益的考量,资本主义都是为了钱没别的。

1821年以后英国实施金本位制度,此后英镑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中国的白银就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

没钱自然大幅度衰落,国民党后期其实也是经济崩溃了,所以败得那么彻底。国民党后期甚至发行过500万元的金元券。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这次会议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至此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此后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过去你要有对应的黄金才能发行货币,但在1971年之后是凭借国家信用发行货币。

美元霸权开始全面形成,美元霸权是历史上最复杂的金融体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由一国不兑现纸币通过浮动汇率和自由兑换强加的货币霸权,而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使这种货币霸权的形成也推动了美元霸权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你可以用美元在全世界换取各种资源。

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全球财富的量是一定的,那每一次美国印钱,原先的财富积累是不就会贬值,包括美国欠我们的国债是不是也少了。美国就通过这样几乎无成本的方式收割全球财富,向全球收取铸币税。

过去我们为了发展积极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我们赚的钱其实很多都被美国拿走了。美国吃肉,我们喝汤,但其实我们也很满意了,毕竟我们以前条件艰苦连汤都没得喝。

我们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美国也通过我们的劳动享了很多福。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人们都说中国与美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有个词叫“中美国”,来形容中美关系好的程度。

我们努力地做出各种产品然后出口,2012年以前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最高峰在在2007年、2006年左右我们的贸易盈余居然占到自身GDP的将近8%~10%左右的这样一个夸张的程度,经济是严重失衡的。

我们的外汇储备是美元,一美元进来我们对应发7块左右的人民币。有很多人说我们印了很多钱。但是这些钱都不是为我们自己印的。

这就等于把铸币税全都交给了美国、欧洲,因为我们的钱是以美元、欧元作为信用储备的。

这就导致从1996年左右开始到2013年之间,中国的主权信用就没有扩张过。我们的基础货币的扩张都是由外国的主权信用来支撑的,或者是来推动的,所以中国一些企业家不是被中国政府征收了铸币税,而是西方政府。

2013年之后我们就开始改变了,中国的出口市场的依赖度以及中国的贸易盈余,它的投向都出现了重大转变。

在此之前我们生产的东西卖给西方为主的市场,美洲为主的市场消费者。

我们挣到了他们的美元、欧元、日元之后,我们把挣到的钱通过买国债的方式又还给了他们,他们借了我们的钱,那又继续买我们东西,然后我们挣到了他们钱,再继续这个把钱送给他,这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全球失衡的全球大泡沫。

但是2013年以来,我们陆续开始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我们开始向全世界的外围地区发展非美经济体,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

我们开始跟他们形成一个新的循环,我们生产工业制成品卖给他们,他们没钱买怎么办?

我们把钱以债权股权的方式投到那里去,他们获得了增量的钱之后又拿这个钱来买我们的工业制产品。

以前我们是跟美日欧的10亿人搞出了一个大泡沫,未来我们是跟那个亚非拉世界的50亿人形成新的一个全球性的大循环。

但注意这两个性质是不一样的,前面它的定价货币是美元、欧元,是别人的货币,未来的这个,它有信用的成分,它的这个信用货币未来将是以人民币为主。

2013年以来我们的人民币汇率也逐步放开了波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在稳步推进。今年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市场份额超过了日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经济从进入新时代以来,其实一直在悄悄地走着一个脱离美国轨道的一个方向。

我们对它的市场的依赖度在减轻,我们对它的科技的依赖度也在减轻,我们对它的货币信用的依赖度也在减轻。

所以大家看美国整天叫嚣着说要跟中国脱钩,但是实际上他们对中国的依赖度并没有大幅的下降,尤其在疫情背景之下。

而我们中国有许多人说千万不能跟美国脱钩,可实际上我们在过去的8年里边已经悄悄地在跟美国脱钩了,这个脱钩过程,有许多人感到惶恐,感到不安,这个就如同新生命诞生的过程,有撕裂的痛苦,也有独立的惶恐,但也有成长的欣喜。

当然有一些中老年人认为应该最好能够继续停留在美元的体系里边,继续搞出口导向型的积累美元储备的增长。

但其实,这样一种思维是刻舟求剑式的。

首先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已经不可能了,而且也不应该这样做了,新生命诞生的时间到了,如果你不愿意走出那一步,那就不再是积累,不再是成长而是难产。

这就如同一只小白鼠,它关在可以滚动的笼子里边,

这个小白鼠越努力地奔跑,这个笼子滚动得越快,但是你跑得多快你也跑不出这个笼子。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努力仅仅是让美元更有购买力,在这种出口导向下的发展模式中间它有一个隐形的天花板,只要我们央行的货币基础是以积累的美元欧元为这个信用基础,那么我们出口的越多,出口的商品质量越高、附加值越大,都只不过是使得美元更加具有购买力,让欧元更有购买力,让对手更加强大,让对手的信货币信用更加可靠。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重要的不是跑得多努力,而是在什么地方跑,往什么方向跑?最重要的是跳出那个笼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