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开局向好后如何行稳致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5-03-01 10:44:01

今年目标中,“5.5%左右”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假设浮动0.5%上下,即便全年最低完成接近5%的实际增长率,也在实现目标的范围内。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这是中国经济在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地散发等超预期挑战下取得的“成绩单”。

从全年开局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并非足够亮丽的数字。但在环比意义上,比2021年四季度增长了1.3%显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在基数效应减弱的前提下,依然得之不易。

尽管如此,能否实现年度增长目标,还是引人关注。就经济增速而言,最后看的还是全年数据。通常来说,即便第一季度低一些亦属正常,后面三个季度增速还是可以提上来的。而且今年目标中,“5.5%左右”本身也具有一定弹性,假设浮动0.5%上下,即便全年最低完成接近5%的实际增长率,也在实现目标的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综观一季度数据,不仅总体稳中向好,产业、消费、投资等数据皆可圈可点。分行业和领域看,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业平稳增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中高端制造业发展较好;服务业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市场销售保持增长,网上零售较为活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从投资看,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迅猛,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更是一马当先。当前,产业转型正在经历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新跃迁,各地持续加大投资促进力度,不断提升引资质量与水平。通过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引导市场在推动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等相关高新技术领域加大布局,更好地为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畅通经济大循环激发更多新动能。

就业数据也值得注意。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就业压力增大。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还算稳定,但在经济恢复过程中,由于受到超出预期的外部环境影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自然而然有所显现,无论是就业的总量压力还是结构压力,都是同时客观存在的。

随着经济的复苏,需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通过保障就业服务,拓展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逐步解决就业领域面临的问题。对于宏观政策坚持就业优先,需切实将就业指标视为宏观调控的优先考量,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各项政策都要支持和促进就业,改善人力资本,让经济增长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并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体。

稳就业离不开新经济赋能。互联网新经济促进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战略母产业”。新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新职业新岗位持续涌现,带动就业多样化、从业者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动力。通过新经济带动新就业,推进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不难理解,目前就业面临的压力相当一部分是暂时的。在这背后,困扰当下的结构性矛盾,也将伴随技术与观念迭代而逐步消解。

就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的前不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近年来,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方面,中央相继出台了多份重要文件,加上此次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顶层设计,一套新时代市场化改革的组合拳正式形成。

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过程中,要运用好新技术的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培育打造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有数企业”,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要强化数字赋能,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优势和科技龙头“数字连接器”作用,引导数字技术向制造业加速渗透融入,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科技向善理念引领共享创新,促进“先强带后强”。

随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系列改革的实施,将迎来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浪潮,中国经济也有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更加行稳致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