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行情相对低迷,主要宽基指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挫,截至5月20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收益为-13.55%,沪深300收益为-17.46%,创业板指的收益为-27.25%。同时由于部分公募基金重仓赛道的调整,今年公募基金业绩较之前两年也并不出色。
与公募基金产品相比,私募基金产品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其往往设置了净值预警线和止损线。一般而言,私募产品设置的净值预警线是0.8(亏损20%,仓位将受约束),而止损线则是设置在0.7(亏损30%),当触及止损线,产品可能会提前清算。
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证券类私募基金净值也备受影响。据朝阳永续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5月20日,今年以来市场上已有2769只私募产品提前清算,其中股票策略产品提前清算的数量为1837只,多策略产品为282只。
2022年在海外高通胀、外围地缘政治扰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影响的共振作用下,股票市场接连遭受重挫,私募市场也深受拖累。截至5月20日,证券类私募基金今年以来整体业绩并不理想,平均收益为-9.77%。
从私募八大策略看,今年股票策略私募产品整体亏损-14.35%,排名垫底,但小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仅债券策略和管理期货策略获得正收益,收益分别为0.40%和2.07%,其余策略全部飘绿。
我们以单位净值0.7为标准来设定止损线,统计当前单位净值低于0.7的产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为了统计的便利性起见,我们暂时把止损线的标准设置在0.7。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的私募产品约定的止损线均为0.7,而且部分产品即使到了止损线,也未必立刻清盘。私募产品在制度上相对灵活,实际是否清盘,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以及对管理人的信心。
我们将单位净值在0.7和0.8之间的产品定义为接近止损线产品。由于部分私募产品约定净值在0.8以下,会有相应的仓位约束,因而我们暂定0.8为预警线,单位净值在0.7和0.8之间为接近止损线产品。我们以5.13-5.20期间披露的最新一条产品净值作为统计基准。
从策略类型看,股票策略类型低于止损线与接近止损线的产品数量最多。当前,股票策略类型产品有1474只产品单位净值在0.7以下,1705只产品单位净值在0.7到0.8之间。在占比上也较为突出,有8.89%的产品在止损线以下,10.28%的产品接近止损线,这一数值相对较高。
从产品成立年份看,一般越晚成立的产品越有可能跌破止损线,而成立较早的产品可能此前的单位净值已经比较高,积累了一定的安全垫,不容易跌破止损线。
近两年我国私募行业迎来了一轮快速发展,有近2万只私募产品在2020年和2021年发行。从数量上,2020年成立的产品有511只接近止损线,2021年成立的产品有1054只接近止损线,远超其他年份。
从占比来看,2020年成立的产品有7.76%的产品单位净值在0.7以下,2021年成立的产品有7.42%的产品单位净值在0.7以下,也相对较高。而接近止损线的产品中,2021年成立的产品占比最高,为12.21%。
管理规模方面,从数量上看,百亿以上私募单家发行产品数量是最多的,所以在止损线以下和接近止损线的产品数量也比较多。
从占比数据上,规模最大和最小的管理人均比较容易出现接近止损线的情况。0-5亿规模的私募临近清盘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止损线以下和接近止损线的产品占比分别是10.23%和10.03%;百亿私募管理人则有9.06%的产品接近止损线。
注:剔除了关联机构规模为空的产品,故产品总数量与按策略维度统计总数有差异。
规模较小的管理人可能由于较弱的基金管理能力和较弱风控能力导致产品更容易出现净值大幅回撤的情况,而头部私募的高占比可能是由于2021年以来大量新发产品,遭遇当前较大的清盘风险。
由于投资者关注更多的是权益类产品的情况,因而我们剔除管理期货和固定收益产品之后,对剩下的6大类产品(股票策略、宏观策略、套利策略、事件驱动、多策略、组合基金)进一步进行数据统计。
由于权益相关的产品数量占比本就较高,而且权益类产品此前的收益情况确实不如管理期货和固定收益,所以在剔除管理期货和固定收益类型产品之后,止损线以下占比和接近止损线占比有明显提升。
2020年成立的权益类产品有8.21%的产品单位净值在0.7以下,2021年成立的权益类产品有8.07%的产品单位净值在0.7以下。而接近止损线的产品中,2021年成立的权益类产品占比高达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