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股指今日盘中出现“V”形反转走势,最为惊叹的是创业板的表现,由早盘大跌近2%,午后直接拉升至上涨近1%,妥妥的完美逆袭。此外,今日两市成交明显放量,成交额已连续三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北向资金积极进场抢筹,近8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超500亿元。
宁德时代今日的走势也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近几日该股总体表现强势,今日盘中却大幅跳水,一度跌超7%,而午后也上演了反转,尾盘实现翻红。
此概念的火爆,主要是受一则消息影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6日表示,我国连续15年布局研发了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目前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和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推广,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26%。
据悉,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煤炭发电技术,主要用于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降低排放。
有机构表示,我国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比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利用国内市场提供的巨大舞台,通过自主研发等方式,目前已具备全球600℃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设计运行经验,为我国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长源电力昨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在运的有2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2台100万千瓦)、4台超临界火电机组(2台64万千瓦,2台35万千瓦)。
赣能股份近日也表示,公司丰城三期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在汽轮机、锅炉、辅机、运行控制等机组工艺上都进行了优化,机组全负荷供电标煤耗属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采用行业领先节能环保技术,在燃煤效率、发电效率上有显著提高,公司丰城三期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煤耗指标约268克/千瓦时。
晋控电力表示,公司子公司长治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机组采用国际先进的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发电技术,生产用水全部利用城市中水,同步安装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同类型电厂中处于明显的领先水平。
煤炭板块走势强劲,截至收盘,上海能源、安源煤业、兖矿能源、兰花科创、大有能源等涨停,中煤能源涨逾8%,中国神华涨逾4%。值得注意的是,兖矿能源今日再度刷新历史新高,中煤能源、中国神华再创多年新高。
有机构表示,煤炭板块估值仍处近10年来的历史底部,再考虑高业绩、高现金、高分红属性,叠加高景气、长周期、高壁垒特征,煤炭板块将迎来一轮业绩与估值双升的历史性行情。
消息面上,据媒体报道称,全球最大锂生产商雅宝ALBEMARLE表示,如果欧盟将锂列为危险材料,其将不得不关闭位于德国LANGELSHEIM的工厂。
雅宝首席财务官SCOTT TOZIER表示,该公司将因此无法再进口主要原料氯化锂,从而令其位于LANGELSHEIM的整个工厂面临关闭的风险。TOZIER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其在德国的工厂每年的销售额约为5亿美元,若被迫关闭,将对ALBEMARLE的运营造成重大影响。
此外,阿根廷联邦税务局近日公告,在过去两年监测到若干起非法的发货问题之后,阿根廷海关已经针对碳酸锂出口设定每公斤53美元的参考价,即5.3万美元/吨,以防止出口报价过低和提高透明度。
数据显示,2020年末,碳酸锂价格约为5万元/吨,而随着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大涨,碳酸锂一度在今年3月突破50万元人民币/吨。
东北证券认为,锂矿供需矛盾或长期存在,长期来看,20-25万元或是新的锂价中枢,行业安全边际将显著增厚,锂作为新时代“白色石油”的配置价值凸显。
今日有消息称,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亚迪尊重特斯拉,与马斯克也是好朋友。同时他透露,比亚迪将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产品。比亚迪今日盘中大涨超4%,收盘上涨3.98%报327.41点,收盘价创历史新高。
而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是宁德时代的重要客户。
宁德时代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公司深化与特斯拉、现代、福特、戴姆勒、长城汽车、理想、蔚来等全球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与特斯拉于2021年6月签订的供货框架协议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向特斯拉供应产品。
据了解,近年来,宁德时代和特斯拉共签订了两次合作协议。
公告显示,2020年2月,宁德时代与TESLA, INC.以及特斯拉签订了《PRODUCTIONPRICING AGREEMENT (CHINA)》,公司拟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2021年6月,宁德时代再次公告,为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上述协议基础上,公司与特斯拉于2021年6月25日签订了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莱特光电盘中大幅下探,盘中遭遇跌停。截至收盘,该股跌停报29.09元,成交超6亿元。此前的7个交易日,该股累计大涨近160%,其中有四个交易日“20CM”涨停,累计涨幅翻倍。
公司关注到近期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利润水平、股价等指标进行了预测。公司在此提示,上述指标预测为证券公司单方面预测,公司未就上述指标预测进行确认,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